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社:究竟出版
書看完了,我反問著自己這是一本好書嗎?托著下巴,反覆思考似乎還是給不出一個合適的答案。「算是一本好書吧⋯⋯」我想著。說實話,《被討厭的勇氣》讓我覺得阿德勒心理學還蠻有趣的,有些觀點很值德學習,還真的有點相逢恨晚呢!
把它當一本小說看的話,書中人物的交流和表現又少了修飾和形容;說是一本心理學的書,或是哲學類的書,我又覺得內容不夠深入,解釋過於簡單,理論的部份總是一兩句就帶過了,沒有特別的鮮明和激發人心。
以下是閱讀《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時記下的筆記:
第一夜:否定心理創傷
哲學家給年輕人上的第一課:世界原本是單純的,之所以看起來複雜是因為個人的主觀認定,把自己困在無法幸福的狀態。再來就是通過目的論說明了人的所有行動背後存在著一個目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逹到目所做的部署和努力,從而證明了「人是可以改變的」。
看完了這一夜的對話,突然領悟到人是那麼的喜歡把負責通通丟給了已經逝去的「過去」。與其說無法放手過去,我倒覺得我們太會「賴」了!我的意思是,我們都太會不承認錯誤、太會推卸責任了。把今天的不成功、不愉快、不幸福賴到那些已經不存在、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然後拼了命地用精力和時間對過去進行指責和怨恨。
「人是可以改變的」。至於怎麼改變,就要靠自己的專注與堅持了。
我很喜歡第一章裡對「決定論」的推翻,以及對「目的論」的提倡。我們都因為某個「目的」而活著,然後因為有著一種「目的」,選擇出為了逹到「目的」的行為。我怎麼以前就沒有這麼想過呢?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總是把負責推到過去曾發生的事上,然後帶著悲傷,有時候甚至是憤怒的過日子。現在想想,真的是很會自己給自己苦吃!
第二夜: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第二個夜晚。哲學家的論點還是圍繞在目的論上,這一章裡又介紹了一些新的名詞,像是「自卑情結」、「追求卓越」、「優越情結」、「人生任務」等。
看完他們第二夜的對話,我對這本書有一點不一樣看法,在我的筆記裡,我寫著:這是一本介紹心理學,阿德勒所提倡的獨門理論的書,雖然有舉例說明和驗證論點,卻沒有實際提出改善的方案。
舉書中關係自卑情結的部份為例吧,哲學家有說明「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接著簡單的指出自卑情結引申出「優越情結」,然後就是展現權威的產生。
確實是這種感受,理論是一堆一堆的,但感覺還是要自己做大量的揣摩。我掙扎著要不要先把書放一陣子再繼續,畢竟我對更多的實質例子比較有興趣;但在第二夜結束之前,年輕人替我對哲學家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所以就先好好期待他們下一夜裡的討論吧。
第三夜:割捨別人的課題
這個夜上的論談,認為只要得到認同就等於有價值的年輕人對哲學家的分享還是不能接受。而身為讀者的我呢?我似乎找到《被討壓的勇氣》值得推薦的理由了。
這一夜裡哲學家提出了阿德勒心理學中的「課題的分離」,以我的語言來了解就是顧好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別插手(Mind your own business, keep your hands off others’)。
在我的筆記裡,我寫著:避免介入他人的課題。這不但會辛苦了自己,還會引起紛爭,導致感情破裂,從而感到受傷和悲痛。
所以我腦裡浮現了一個問題:如何可以做到課題分離的同時不讓對方誤會這是不關心或是冷漠的舉動?
第四夜: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關於哲學家和年輕人第四夜的討論,我的筆記密密麻麻,這一夜裡我得到了對於他們第三夜討論內容所提問題的答案,對人際關係也有了一些新想法~
第三夜裡說到的「課題分離」很容易讓人產生「你是你,我是我」,人與人之間不相連,不關心,和孤立的錯誤感。這一夜裡,哲學家有說明了課題分離不是要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要解開人際關係中錯綜複雜的結;所以課題分離原來只是人際關係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那人際關係的終點是甚麼呢?哲學家說人際關係的終點是「社會意識」。那社會意識又是甚麼?哲學家更進一步地說是「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很有趣吧?課題分離反而會拉近人際關係的距離,建立起夥伴的關係。
這一夜所討論的事比前三天的還要清晰,而且我有種被打臉的感覺。書裡就有說那些小心翼翼、怕別人評論的人本質不是在為別人著想,事實是太在意個人的生活型態。也就是太自我為中心,把自己視為世界的主角。原來自己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只是一直傻傻沒有發現。往往還覺得自己很受傷,感覺不被體諒。也是這樣,我變得很不願意參與「人生任務」。看一看自己,再不改變的話負能量隨時要爆標了吧!
我喜歡阿德勒對「共同體」的解釋,以我自己的話來理解就是「社交圈」,而社交圈不只是局限於學校、家庭、或是工作,個人的社交圈也包括那些看不到的、更大的圈子。我現在可以理解為甚麼有些人(包括我自己)有時候會因為某些人和事(共同體)而想不通或是想歪了,從而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原來遇到困難或是煩心的事時,所謂看開一點的意思就是要「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也就是天無絕人之路的意思,尋求其他共同體的幫助,總會找到處理和解決的方法。
這一夜裡還有另一個概念是我之前沒有遇到或是想過的,那就是「橫向關係」和「縱向關係」。後者有尊卑和權力的關係,隱藏了強烈的自卑感,而前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討論到這裡,我有點驚訝阿德勒心理學不支持賞與罰,提倡的是鼓勵。但慢慢地,我可以理解和接受這種說法。
我想起了和小肥的關係中,我會被不重視的感覺。無論我做甚麼,感覺她總是一副無動於衷,很無所謂的樣子。我是感到受傷,但想要離開的主要原因是覺得自己對她來說很沒價值,我不是想做她最好的朋友,或是她最重視的人,我想從她身上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所以哲學家和年輕人這一夜的對話裡讓我明白到表逹感恩的重要性。
這一夜的結束,我想改變一下自己,從課題分離開始,不介入他人的課題是一種尊重,接納彼此的差異是一種闊達,在建立(橫向)平等關係的同時不忘給於他人鼓勵和感激,這也是如何做到課題分離的同時不讓對方誤會這是不關心或是冷漠的舉動。
第五夜:認真活在「當下」
年輕人的煩惱就是自我意識太強了。對於這方面的建議,哲學家提出了以下4點:
- 思考自我意識太強的根本目的是甚麼?
- 接納自我
- 信任他人
- 貢獻他人
在討論「接納自我」的時候,哲學家解釋說要接納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勇敢改變可以改變的事。也許坦然的接受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要和「肯定自我」混為一談,因為肯定自我通常是一種欺騙自己的生活方式。
至於「信任他人」,我有比較專注於這方面的討論內容。我自己本身就有trust issue(信任危機),我特別想知道這一夜裡會否學到該如何信任人!書裡說到,信任是無條件的相信,而信用是像銀行借貸般建立於條件之上的。更明白一點的說是:信任的反義就是懷疑。
信任他人的問題又回到了課題分離上,別人會不會背判或利用我(們)是別人的課題,而要不要信任他人則是我(們)、個人的課題。信任他人就等於把他人視為夥伴;同樣的,夥伴是值得信任的。
呵呵~無條件信任他人,這對天蠍座的我好像還是有點困難,但我想在這方面努力一下。
「貢獻他人」嗎?貢獻他人不是犧牲自己去討好他人,而是「為了實際感受『我』的價值才做的。」說到這個,我腦海裡只想到幫主,她的無私關愛總是暖暖甜甜的。如果阿德勒心裡學是真的,那她應該是我認識的人裡最幸福的人了~
這一夜裡的人輕人似乎比較不一樣。放下了激進的語言和態度,溫和了許多。這一夜,年輕人和哲學家更像是朋友了,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是因為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嗎?
最後,我喜歡這一夜裡所說到活在當下的話題。在舞動的人生裡,只要跳舞的「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在我的筆記裡,我寫著:「Live every second to its fulness」就是最好的人生目標。我和你,一起努力活在當下吧!
淘寶購書請點擊鏈接:《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