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傳統,  琥珀生活集,  親愛的我

農曆新年:傳統&習俗的傳承

我們家是老華僑,我是第一代出生在中華地區(澳門)的後裔,而我所知道的中華傳統和習俗大多傳承自家裡的長輩。中華文化悠遠流長,民間傳說和節日風俗更是不可枚舉;當中,農曆新年始終是我最喜愛的節日。

我們家的新年是從年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大家都很忙!有的人忙著去菜市場搶購,那裡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手慢一點新鮮漂亮的菜、海鮮和肉就會被搶亮亮哦,所以必須早早就出發去買菜;有的人忙著殺雞,像是今年一殺就殺了三隻,兩隻給來團年的家人吃,另一隻給祖先享用;有的人忙著作一年最終的打掃,應該說是「整理」比較合適吧~畢竟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總得要乾乾淨淨的過年嘛!反正這一天是各有各忙,各有各任務。

10~ 9~ 8~ 7~ 6~ 5~ 4~ 3~ 2~ 1~ 新年快樂 & We love you!

年三十比大年初一的早上還要讓人興奮和期待,尤其是到了晚上!現在澳門和大陸都開始了禁止放鞭炮和煙花的規定,倒數的時刻少了鞭炮的霹靂叭啦連節日的氣氛也大打折扣!不變的是我們家準時 發 紅 包 的傳統~

年輕一點的都不會太早睡,坐一起聊天等倒數;雖然老一輩很可能都已經上床睡了,但電視上的倒數聲、我們聊天的聲音、再加上鞭炮聲(這兩年越來越少了)就會跟著起來湊熱鬧!大家歡呼喝采、互相的祝福,祝願彼此新一年新希望、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然後,媽咪和婆婆就會自動拿出紅包給單身我們囉!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農曆新年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節日!連續15天除了吃還是吃,從乳豬的體型吃到神豬的體型都還不喊停的吃~吃~吃~ 天天都是流水席般的宴席,像是我們家從中午到晚上可以連請5~8桌,大家有吃不完的菜、喝不完的飲料、和聊不完的天!當然做飯菜和洗碗的累到腰都伸不直,但一切還是會在歡樂中結束。

過年是一個關於家人的節日,也是一個為感情加溫的節日。除了在自己家吃,去長輩閨蜜家吃團年飯也是不能錯過的環節,這也是我喜歡華僑圈子的原因之一。從公公婆婆那一代結的緣能一直延續到我這一代也是建基於大家長期都很好客、很親近、很溫馨的基礎上。這種感情得來不易呢~

感情就是要用心的經營。過年還會看到其他久久才見一次的人,有些甚至是一年一次,或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也會因為串門而認識。我喜歡聽著大家講故事、聊未來;讓我覺得我們都在彼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裡活著,不是以過客的身份。這種感覺真好。

猜猜我幾歲?

過年放鞭炮、收紅包、吃大餐,但長輩(老華僑)都會說其實年十五才是最精彩的。這個我是不太懂啦⋯⋯ 有些人叫年十五為中式情人節,港澳地區叫元宵節,我們家叫Cap Go Meh。這一天我們家會自己手動做湯圓~紅的綠的白的,一小顆一小顆很可愛。媽咪說傳統是那年你幾歲,就要吃幾顆湯圓~ 小時候我會覺得這不公平,小小一顆,伴著糖水吃、甜甜的,但吃一兩口就沒了,湯圓真的很奢侈,久久才能吃一次,還不可以吃多。但我越長越大的時候⋯⋯ 我會選擇性忘記這個關於湯圓的傳統,一是真的吃不下,二是卡路里太~高~了!婆婆應該是唯一一個還在follow這個傳統的人吧,有一次我打電話問她有沒有做湯圓,她很興奮的說:「有!有!我做了很多~」她做自己的份,還做了其他人的份,還抱怨說其他人都沒吃。我想我應該可以了解吧,家裡一堆中老年人,沒有人可以吃得下和他們年齡一樣多的湯圓啦!「我吃阿,分開吃、慢慢吃就吃完囉。」婆婆很堅持要吃掉她為自己做的80顆小湯圓(不是一天吃完啦)⋯⋯

湯圓並不是老華僑口中年十五的精彩。據說比年初一還要重要。這天一整天街上都會有很多活動,比如說 barongsai(舞獅)和 liong (舞龍),大家都會到街上一起慶祝、一起狂歡。在澳門和大陸都沒有在過Cap Go Meh的,所以我也只能聽他們說故事,靠著自己的想像,這到㡳是一個怎麼樣的節日了。

每一封都是滿滿的祝福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小至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過年的傳統。我相信這種傳統的力量,把人心拉近、把感情加熱、把關係延續。我愛我家的傳統,你呢?